再生于明初(完整版)&(全文免费阅读)

再生于明初(完整版)&(全文免费阅读)

时间:2023-11-25 19:15:14作者:早点包子铺

主人公叫刘璎的小说叫做《再生于明初》,本小说的作者是早点包子铺倾心创作的一本历史类小说,内容主要讲述:这种炮多是青铜铸造的,因为铸铜比铸铁更容易达到尺寸精度,同时青铜的韧性强度比铸铁好,这是受炼钢技术低的限制,如果有好的冶炼技术,使用铸钢可以降低成本,并且性能更好。从中国制造火炮的历史看,到了明代末年...

《再生于明初》 免费试读

虎蹲炮的口径多在两寸上下(66毫米),刘家的炮口径小,只有一寸半(50毫米),是最小的炮。炮筒长度两尺多(不足一米)。为增加强度,炮筒子外面加了几道箍(5、6、7道箍)。炮架是一个带两只虎爪的支架,用铁箍套在炮筒子的前端支撑起来获得基本仰角。这种简易炮架使得调整发射角度笨拙,也不能太精确。它的整体外形就更像是老虎蹲在那里,所以叫做虎蹲炮。

炮弹可以是铁球或石头杂物等均可,使用黑火药,火绳点火发射。有效杀伤射程100到150米,古代衡量射程的长度单位是“步”,100米约折算为77步。性能很好的虎蹲炮的射程可以达到450步(合六百多米)。

古代的“步”是迈出两足才算一步,合1。3米,迈出一足叫“跬”(读音亏)。

虎蹲炮的优点是比佛郎机炮轻便,比火铳威力大。它全炮重量一般都在50斤(25公斤)以下,马驮人扛都可以。发射威力不如佛郎机炮,但是强于火铳几十倍。发射时可以直射,也可以大仰角抛射,抛射的性能就类似于迫击炮了。

上面所说的佛郎机炮就是这个年代的重型火炮,由“佛郎机”的名称可知,这种炮多是来自于西方。

在古代把“法兰西”翻译成“佛郎机”,当时的中国人对西方了解很少,不管是葡萄牙、西班牙人统统都称为佛郎机人。

另一方面,在中小木船上只能使用这种微小型的火炮,如果火炮口径再大一些,其后坐力怕是中小木船吃不消,没打到敌人自己的船先沉掉了。从虎蹲炮的威力看,实际上应该属于特大号口径的火铳,叫大炮很勉强。

这种火炮技术含量低,有钱就可以铸造(铜很贵)。主要的限制来自于官府,统治者不会允许民间拥有火炮,现在的情况是战乱时期,官府管不过来了,所以刘家才有炮。

。。。。。。

在船上刘诠对他二哥刘诚说:“二哥,找个地方还要打几炮试一试,咱们的炮没在船上用过,总要演练演练,真要是遇到事打不响可就是笑话了。”

“是啊,不比划两下怎么知道这大炮管用不管用呢?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。。。。。。”刘诚又摇头晃脑的了,不过他们兄弟二人的决定还是对的。

现代人都知道,炮兵是技术性最强的兵种,文盲大老粗是干不了炮兵的。但是此时刘家的炮手完全没有技术,更没有基本的炮兵知识,连刘家兄弟都算上,他们完全不懂行。刘家的炮手是怎么选的呢?就是力气大,能摆弄沉重的炮就行了。他们当然也进行过擦炮膛、装火药炮子和点火开炮的训练,这些训练都是极简单的。做指挥官的刘诠都不懂,还能指望家丁有什么技术呢?

此时的正规军里也装备有各种火器,军队里当然有训练的章程,可刘家的家丁不是军队,也没有在军队里干过炮兵的人,所以就只能是这个水平了。

阅读全文
再生于明初

再生于明初

主角是刘璎的小说是《再生于明初》,它的作者是早点包子铺最新写的一本历史类型的小说,书中主要讲述了:吃罢了饭,刘璎手提青布包,由姐姐领着穿过二进院子送到二门前。门外一个十来岁的小厮早已等在那里,接过书包,领着刘璎出一进院门的大门后向西走去。到了西路第三个院子(刘家第三子的住所)门前时他的三叔刘诠正等...

作者:早点包子铺类别:清末历史

小说详情

相关文章

最新小说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资讯> 再生于明初(完整版)&(全文免费阅读)